1905年,随着任晚清盐税官的父亲赴任黎川的少年张恨水,坐着黎滩河上的乌篷船踏入江西,“我父亲接我们到新城县(即今黎川县)去,坐船走黎水直上。”,在张恨水的回忆里,直接将这段时光的发生地称之为“梦里江南”,简单的几个字眼,夹杂着浓浓的温柔和眷恋,让人浮想联翩。
如今,张恨水旧居仍然在黎河边静静伫立着,从旧居随便往河边一望,就是潺潺的河水,捣衣洗菜的妇人孩子们,还有在河中载鸬鹚撑船而去的渔者……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想起他梦中的凤凰古城,情境也如此一般:“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人,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缓缓划去,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
走在黎川的明清老街上,不用穿梭时光你已似乎走入历史。街道上的人们,除了衣着和外在是现代的,他们的节奏仍然似乎在古代。
一入街口,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家衡器店(卖秤店),大大小小的秤杆秤砣一溜的挂在店门口,你寻摸半天,店主仍然在店内忙着他的活计;紧挨着卖秤小店,便是酒铺,一个笑嘻嘻的小二着古装立于店前,定睛一看,原来是酒坊老板弄的一个“模特”在迎客,酒铺内,一个个贴着封条的大肚酒缸陈列着,风吹过,你似乎能闻到米酒的香味,一丝丝地缠绕进你的鼻孔。不远处,弹棉花的、做铁皮的、裁衣服的、唱话文的……
这座依偎在黎滩河畔、交织着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老街,似乎仍是当年朱熹和张恨水描述的那个样子,曾几何时,恨水先生曾被这周遭的古朴与鲜活深深迷醉,耳畔也曾交织着各色老手艺或吆喝或敲击或打磨的声音……
打竹垫
又称凉席。一把蔑刀,将竹子剖开,撩起一层层青皮;一双巧手,将薄如蝉衣的蔑条,编织成一方清凉如水的世界。一代又一代,凉席成为陪嫁的珍品,或远行游子的必备。在没有空调的日子,凉席就是人们向往的“秋天”。
唱话文
雅称道情。沧海桑田,“话文”的生命力依旧顽强。唱者虽然看不见缤纷的世界,内心却一片敞亮。他们手持“渔鼓”,以“简板”敲击,场景简单而故事丰富,或说或唱,如泣如诉,嬉笑怒骂,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在口耳相传中,代代延续传说。
绞脸
俗称擀面。旧时无论城镇、乡村,妇女很少到理发店理发,当时主要靠一些从事绞脸手艺妇女为她们绞脸。一根细线,一双巧手,靠手、口配合,为妇女绞去脸部的汗毛、汗物等,便其脸部整洁、容光焕发。
俄讯
热点
旅游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最美龙江微信号
最美龙江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