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览

古人“沐浴”跟“洗澡”竟然不是一回事

发布日期:2017-09-20

  古人“洗澡”更像今人洗手、洗脚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沐”字就像一个人用双手掬水洗头发,而“浴”字则像一个人处于器皿之中,身边洒下点点水滴。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得更到位:“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由此可见,古代人对于洗发、洗身、洗手、洗脚都制定了专门的名称。而古代的“洗澡”更像我们今天饭前和睡前的洗手、洗脚。

  现代人把“洗澡”当成了“沐浴”,并把它看成是生活中最为平常的小事。然而,沐浴在古代却被视为一件礼仪大事,甚至还被纳入“孝”的一部分。

  追溯“沐浴”的来龙去脉,很可能都令现代文明人大吃一惊:它不仅丰富了历史故事,推动了纺织业、陶瓷业、中草药和健身等行业的发展,还开发了一个独特的法定节假日——沐浴假。

  古人通常多久洗一次澡?

  古人比我们想象中讲卫生多了。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

  到了汉代,还出现了“休沐”,就是说官员们上了五天班之后,能专门休一天假来洗澡。现在的公务员哪有这待遇?

  更有人因为喜欢洗澡而著书立说,这就是南朝的梁简文帝萧纲和他的《沐浴经》。

 

  古人用什么来洗澡呢?

  古代的浴池起初只是设在王宫、寺庙和馆驿之中,专供帝王、大臣和僧侣们沐浴之用。现已完整发掘出来的陕西临潼“华清池”,就是唐代皇帝和妃子们游幸时的沐浴之所。到了宋代以后,才开始出现营业性质的浴池。浴池所在之处都挂壶于门,“挂壶”就成了浴池的标志。

 

  (华清池)

  那么,古人沐浴是以何物去垢的呢?

  据资料所载,一是用石头。一些石头含碱,可溶解、去除污垢。南北朝时刘敬叔写的《异苑》一书说:“永康王旷井上有洗石,时见赤气,后有二胡人寄宿,忽求买之”,描述了胡人发现洗石的特殊除垢功能并欣然求买的情景。

 

  (皂荚)

  二是用皂荚、肥珠子等植物果实捣烂后制成的丸。这两种落叶乔木的果肉中含有胰皂质,将它们的果肉煮熟捣烂,再和上白面及香料等,就做成了皂角、澡豆,可以洗涤去垢。

 

  (肥珠子)

  宋朝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还提到一个关于澡豆的故事。王安石的脸又黑又瘦,仆役们以为主人有病,便请医生诊治。医生给予澡豆说:“没有什么病,叫他经常用澡豆洗洗脸,不要让汗垢堆积太厚了。”

  这个故事可能是反对王安石的人蓄意编排的,但宋朝时已普遍使用皂角、澡豆,却由此可见一斑。我们现在使用的“肥皂”一词,即来源于“肥珠子”和“皂荚”的头一个字。

文章来源: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0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