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览

做妈妈这件事情 从来就不需要外人的认可

发布日期:2017-12-20

  1.

  朋友娜娜这几天可算是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某种概率性的、只在朋友圈里被称为案例的故事,竟然活久见地发生在了自己身上。

  是的,她的孩子差点被绑架!

  娜娜有一对女儿,大的八岁,小的五岁,长得都是乖巧玲珑,非常可人。这一对女儿是家人的掌上明珠,更是娜娜的心头宝贝。从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开始,娜娜便记录下了她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后来有了微信,朋友圈变成了她晒娃的公共平台。

  朋友之间,不用联系,在朋友圈就能知道她家的近况:她和两个女儿去了趟泰国,她去参加了大女儿的家长会,她组织了小女儿的生日party。以及孩子们的兴趣班,孩子们的成绩单……甚至连孩子们的姓名、班级、学校、兴趣爱好、特长、口味都赫然在列。

  那个周末,娜娜照例带孩子去商场购物,自然是一边在各个精品店里逛,一边在朋友圈里秀出嘟嘴卖萌的漂亮照片,逛完精品店,三人找了一家特色小店,准备吃饭。

  这时,一个电话打来,对方急迫地让她下楼挪车。

  娜娜离开前,再三交代姐姐照顾好妹妹,在妈妈回来之前,千万不要离开。

  正如我们平时常见的套路,娜娜前脚刚走,后脚就进来一个中年妇女,自来熟地同两个女孩套近乎,熟络地喊出她们的名字,称自己是她们妈妈的中学同学,刚刚在楼底下碰到,上来接她们一起去游乐园玩。

  为了博得信任,还报出了孩子们的生日、学校、小区、兴趣爱好、最近的行程等诸多细节信息。其中自然是有无数的圈套,最后,两个孩子欢欢喜喜地跟着她走了。

  发现孩子丢了以后的娜娜如疯了一般,在商场里痛哭,几度晕厥过去,在商场管理人员的帮助下,报警,查看监控,封锁道路。

  最后有惊无险,两个孩子在一个废弃的工厂被找回。但这段被掳走的经历给两个孩子造成的阴影,估计一生也难以忘记。

  案件的侦破也没有太多的悬念,这就是一个分工细致的团队作案,他们从娜娜晒出的照片中,一眼就看中了她的宝马5系座驾,由此判断这是一个财务状况还不错的家庭。

  于是长久地潜伏在了她的朋友圈里,从她的晒娃照片中,获取了大量的个人信息,再根据朋友圈的定位地址,对她们进行跟踪。犯罪分子蓄谋已久,这才有了之前的惊魂一幕。

  娜娜在给我讲述这件事情的时候,还处于受创伤后的应激状态,几度失控大哭。而后,又如祥林嫂般絮絮叨叨:“我只是想分享下孩子的照片,怎么就被坏人盯上了呢?我真是没用,差点害死了自己的孩子。”

 

  郝群英 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

  心理学上有个定律叫墨菲定律,意思是说,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晒娃有风险,可这事纵使警方发过再多的提醒,我们自己也知道风险的存在,仍会有人认为这倒霉事儿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意孤行地晒。

  可是,你真的忍心在你的朋友圈,亲手杀死你的孩子吗?

  有人会说,还不是因为那些妈妈没有给自己孩子做好安全教育,我们家娃娃从小被我教导的很好,这种事肯定不会发生。

  可笑,你有多高估孩子们的应变能力,就有多低估专业犯罪人员的智商。

  每当出现孩子的伤害事件时,我们都会把锅推给他们教育的不足,认为给予他们足够的培训就好了。

  可是,一个成年人面对精心设计的骗局,尚且不能识别,更何况是那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孩子们,他们能有多少谋略和胆识?

  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的双手,把我们的孩子一步步推向了罪恶的深渊。

 

  泱波 摄

  自从有了孩子以后,我们都成了超级爱晒孩子的好妈妈。

  宝宝哭了,睡了,拉了,高了,美了,会走路了,会叫爸爸妈妈了;上学了,上台了,上光荣榜了,上领奖台了……

  这是一个全民在朋友圈求抱抱,求赞同,求表扬,求认可的时代,不知从何时开始,育儿已经变成了一场全民朋友圈求点赞的狂欢。

  一时间,朋友圈里的好妈妈最多。

  你的孩子在你眼里是个宝,说啥做啥都是那么可爱,成长的每一步都那么有意义,但是,请相信我,除了你那几个亲朋好友,没有多少人会真心地对你家宝宝的表现赞叹不已。

  我就曾亲眼见到有个朋友,在给自己同事的朋友圈点完赞后,递过手机给我看:你看,她家孩子,连走路都是罗圈腿,还好意思在朋友圈里说自己的孩子跳舞的姿态很美。

  从那起,我就默默地从朋友圈里撤下了我们家孩子的照片。

  让孩子置身于那风口浪尖之中,成为成人世界权利关系中的牺牲者,无疑是妈妈的失职。

  一个妈妈,拍下孩子堆乐高的背影,放到朋友圈,配上描述:“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无论多忙,只为好好陪你!”这条朋友圈获得了49个赞和14条回复,她觉得自己真的是个好妈妈。

  然而,在陪孩子的两个小时里,她所有的关注点,都在那个红色小圆圈里变化的数字上。随时翻看,谁在点赞,有没有新的回复,然后忙不迭地同大家热情答谢。

  而也在这两小时里,她拒绝了孩子12次一起堆乐高的苦苦哀求,无视了孩子35次渴望的小眼神。

  孩子想不通妈妈为什么总是同手机那么亲,她当然更不会知道,妈妈已经在朋友圈的万众瞩目中陪过她了。

 

  资料图 武俊杰 摄

  3.

  上周末跟一位许久不联系的朋友吃饭,我与她的孩子已经有近三年的时间未见面。

  记忆中还是顽童的小男孩,已经长成彬彬有礼的儒雅小绅士。尚在上小学五年级的小朋友,已会在进门的时候为我扶门,点菜的时候充分照顾我的口味,会贴心地为我推荐八分熟的牛排,还会对上菜的服务员认真地说谢谢……

  在我跟朋友聊天的过程中,他会很适宜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对时事也有自己独到而睿智的见解,很让我刮目相看。

  在与朋友的闲聊中才知道,这个孩子获得过全国作文比赛一等奖,全国跆拳道比赛金奖,还说了一口流利的英语。

  在过去的几年里,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整个中国以及7个海外国家。

  听他娓娓道来旅行的沿途见闻和趣事,活脱脱就是一本行走的地理书,我这个成年人真是相形见绌。

  我惊异于她孩子的优秀,更惊异于这些年从来就不知道她的孩子如此优秀。

  她自己很少更新朋友圈,更是几乎从来没有在她的朋友圈里放过任何有关孩子的信息。

  面对我的疑惑,朋友淡淡地说:“这没什么好稀奇的,我只是觉得生活是自己的,他们的认可与不认可都与我无关。我们的陪伴,从来就不在朋友圈里!”

  朋友圈大抵就是这么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各种学习班的同学、点头之交的朋友、送外卖的小哥、楼下卖烧烤的老板、没见过几面的亲戚都挤在好友名单中。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令你放声高歌的事,也许只会让别人嗤之以鼻。

  朋友圈里的认同,大抵上都只是在收到别人点赞的时候,生出一丝“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人在关注我”的慰藉。

  可是人类社会本身就是由各种真实的关系构筑而成,我们身处其中,累并享受。

  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这场母子相伴,有一粥一饭的烟火气息,也有着一花一世界的精神交流,我们用我们的陪伴,目送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身影。

  做妈妈这件事情,从来就不需要外人的认可,那一声“妈”,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2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