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览

孩子闹矛盾家长要撸袖子跟着上吗?

发布日期:2018-04-24

   近来又有“孩子打架引发家长互殴”的新闻见著媒体,一时间网上热议:做家长的究竟该怎么处理呢?

  清朝康熙年间的宰相张英的处事方式,或可引以为鉴。张英曾以亲身经历这样告诫子弟:“我在刑部做事时,发现这世上的案子,大多是从极小的事引起的。所以做君子应当敬小慎微,凡事只从小处了。”张英还谆谆告诫子孙:“愿吾子孙终守此戒勿犯也”。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方是与人为善之道。不过这个“为善”的根本在于“宽容以待”。

孩子闹矛盾家长要撸袖子跟着上吗?看清朝宰相张英的高明处理 

  ▲张英像

  礼让之风传家

  清康熙年间,张英任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吴家在朝廷也是有人的,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将官司打到了县衙。

  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哪敢轻易了断。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张英,请张英出面摆平此事。

  张英于是给家人回了一封信,回的是一首诗: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了信,明白了张英的意思,受到很大触动,不仅不再争地,还主动退让了三尺地出来。吴家见状,大为惭愧,也出动将墙基后移三尺,两家从此交好。

  那空出来的六尺地,从此成了一条公用的小巷,就是日后闻名遐迩的“六尺巷”,朝廷得知之后,特命修建了一座牌坊,写上了“礼让”二字。

孩子闹矛盾家长要撸袖子跟着上吗?看清朝宰相张英的高明处理 

  对于桐城张氏家族来说,礼让是传家之风,也是古人所谓“终身让路,不失尺寸”的道理所在。

  张英的父亲张秉彝,生性乐于施济,饥荒之时,给饥民施粥糜,救活了许多百姓。张秉彝待人宽厚,忍让为先。生平从未因一件事跟人发生过龃龉,跟邻里乡亲的关系都非常和睦。

  张秉彝一生未曾入仕,隐居乡里,但却十分关心家族的门风建设。他整理家谱,搜集族中先人的事迹,目的就在于使家族后人谨记前人的操守品德,秉承前辈的训导,延续良好的家风。

  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张英跟父亲一样,生平没有跟一人因为什么事儿打官司的。对子孙后辈,张英也是教育要“谦逊礼让”。他引用《易经》“日中则昃,月满则亏”的话训示子辈:不可于胜人处求强,只有我让彼在先,故彼方肯让我。

  在张英看来,官宦家庭本就极易招致嫉妒与不满,因此更应当谦让他人,以避是非。

  “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此生平得力之处。”这是张英为人处世的体会。而他自己,在清朝初年通过科举入仕后,长期从事编书、撰写公文等工作,并不得志。但因为为人厚重,待人和气,与同僚关系很好,又从不卷入是非之中,得到了康熙皇帝的信赖,最终被提拔为一品级别的大学士。

孩子闹矛盾家长要撸袖子跟着上吗?看清朝宰相张英的高明处理 

  父母应当以身作则

  在塑造家风方面,张英始终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子女树立榜样。

  张英在《聪训斋语》中告诫子女居家应俭素,“居家简要可久之道”。他对自己也是这样要求,并严格遵照的。他虽然官居高位,但生活俭朴。据史料记载,他除了公务时穿官服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求自己“誓不著缎,不食人参”,不饮酒,不观剧,对于当时官场流行的请客吃酒和请戏子“唱堂会”也一概不参与,平时所好也就是茗茶,以山水为乐。

  张英的夫人也是一个极为朴实低调之人,虽贵为宰相夫人,却在饮食上喜好吃素,在穿着上不尚纨绮。有一次,亲戚派一奴婢来张家问候,见院中有一位老妇正在补一件旧衣服,以为是家中仆人便上前询问,不料老妇起身称自己就是张家夫人,那位奴婢很是尴尬。

  张英夫妇教育子女应多行善事、一言一动皆思益人。张英60岁寿辰的时候,本应设梨园宴请亲友,可夫妇俩却以“吾家既不为此”为由,将本打算用于设梨园的花费,制成棉衣裤,赠给了路边饥寒之人。

  以身示范、树立榜样无疑是教育子女的最好途径。在言传身教、上行下效中,张英塑造了礼让、俭朴的好家风。其子张廷玉耳濡目染,日后多次出资修建于桐城市内的紫来桥,给家乡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方便。

  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书画修养非常高,深得乾隆喜爱,经常出入内府帮乾隆鉴定字画。

  一次,张廷玉在一位官员家中看到一幅名人山水古画,珍贵异常,他将此信息告知了张若霭,本意是让儿子去鉴赏鉴赏,没想到过了几天这幅画却悬挂在了自己家中。

  张廷玉忍不住黑下脸来,责骂张若霭:“我无介溪之才,汝乃有东楼之好矣!”

孩子闹矛盾家长要撸袖子跟着上吗?看清朝宰相张英的高明处理 

  ▲张廷玉像

  介溪是明朝丞相严嵩号,东楼是严嵩的儿子严世藩的号。严嵩一家为明朝著名的贪腐家族。

  张若霭闻言立即将画归还原主。

  张廷玉曾说过,得到便宜即是失落便宜,失落便宜就是得到便宜。

  雍正十一年,张若霭在殿试中博得一甲第三名,即为探花。张廷玉跪求雍正换人,他说:“我们家世代深受皇恩,已经是恩隆太盛,现在我的儿子又中了探花,这让我寝食难安,希望把他探花的位子让给天下的平民英才。”

  张廷玉言辞恳切,向雍正皇帝两次坚辞,雍正力挽不成,最后只好将张若霭由一甲第三名降为二甲第一名。张廷玉也越发为皇帝器重,他死后成为清代唯一一名配享太庙的汉臣。

  据海外学者研究,自张英崛起后,在其五个儿子的后代中,五代之内有146人获得功名,占其子孙人数的82%”。直至光绪年间,张氏族人依然在活跃在各地方的官场之上。桐城张氏家族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与其世代相递的严谨的家族教育是分不开的。

文章来源: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09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