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

哈尔滨:一座渐行渐远的城市

发布日期:2019-08-09

 

我不知道我这样的算不算老哈尔滨人,爷爷奶奶年轻的时候搬到哈尔滨,姥爷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我太姥住的原犹太社区的日本式老房子,虽然现在中央大街上早已是物是人非,但是我还能记住小时候去太姥家前面的红星体育场滑冰的感觉,跑到地下室拿啤酒的过瘾,偶尔看到几个二毛子说东北话的惊讶。

我出生在哈尔滨解放后最好的时候,80年代。哈尔滨从上世纪20年代以后,就是远东金融中心、东亚文化中心、中国北方第一大海关、第一大国际都市,20多个国家的总领馆都设在哈尔滨,包括美国、英国、俄罗斯、丹麦……,游艇俱乐部、电影院、商行、宾馆、西餐厅,俄国人、德国人、法国人……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跑到哈尔滨,天津、上海都有各个国家的租界,而哈尔滨没有租界,是欧洲人按照自己家乡建造起来的。建国的时候选首都,哈尔滨还是备选,爸爸每次讲到哈尔滨的历史都充满着骄傲。辉煌一直持续到文革前,哈尔滨的地标中心尼古拉大教堂被毁了,哈尔滨这个当初的的中华民国特别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慢慢的没落成中国北方一个虽谈不上落后却已差不多被遗忘的省份的省会。即便如此,还是在73年就动工开始修建地铁;即便如此,80年代的哈尔滨还是和东北地区格格不入,吃西餐,穿裙子;即便如此,中央大街还是保持了百年的模样。

我记得90年第一次来北京,并不像想象中那样。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重工业城市的衰落,哈尔滨不可避免的在一步步边缘化。一些老哈尔滨人看不到发展,开始往南跑,或者出国。哈尔滨一些年过七旬的老大学生说,哈尔滨的洋味越来越少,老哈尔滨人走的差不多了。

我了解他们说的洋,不是单指穿着和建筑,指的是一种生活观念。我小的时候很多早餐就是面包果酱、煎鸡蛋,喜欢穿呢子大衣、穿靴子、穿布拉吉,周末去江边支帐篷渡假、游泳、喝啤酒。

不过我自己都能感到这种生活方式在发生改变,高中的时候爸爸为了让我放松,每周都带我去吃一次西餐。我突然发现西餐厅除了老毛子服务员外客人很少,而且喜欢吃西餐的爸爸也吃的很少。后来我慢慢意识到,西餐在哈尔滨已经变成一个很奢侈的事情了,我一个人就要花掉100元,虽然当时家里情况算不错了,但爸爸吃的还是越来越少了,现在想想心里还是酸酸的。

大学来北京以后,开始寻找那种哈尔滨中央大街上的小咖啡或者西餐馆,北京确实很多,但是那种老式的俄式味道都变成了意式法式。后来生活方式改变更多了,爸妈家早餐变成了东北传统的大米饭和肉,平时还是吃东北菜。现在自己过日子了,两口子一南一北也是混着吃了。但是谁都知道,还是家乡的味道好。

记得大三回哈尔滨看爷爷奶奶,感觉哈尔滨有点落后,楼有点矮了,人穿的也没以前那么好了。打仗的时候是战略要地,革命任务一完成就弃之不管了。人走茶凉,哈尔滨就是典型的例子,不但剥夺了未来,还拿走了历史。

很多人现在已经不喜欢俄式的东西了,觉得都是没落欧洲时期过时的产物。我去了天津的第五大道,也是洋楼林立,不过一看名称都是某中国近代名人故居,一问才知道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出钱修建的西式产物。除了保护的好点以外,大部分都不再使用,作为景点了。因为文化没有生根,历史也不再传承和延续了。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家乡是最好的,别人说不得。每个人成长经历不同,对文化的认同感不一样。

有个人人的网友写的一篇文章里有一段话(偷偷引用下),我觉得可以清晰的概括哈尔滨的特质:“哈尔滨本是文化高度多元开放的城市,在这里,曾经有近三十个主要国家的领事馆和构成城市人口数量一半的侨民,东正教堂、清真寺在这里相映成趣,面包鱼子酱同煎饼大葱互相和谐,歌剧院电影院和戏园子相得益彰,构成中国城市文明绝妙而别无二致的图景;而现在,哈尔滨却是全国最难得到文化认同的城市,南方人甚至包括一些刚从茅草屋中搬到高楼里的小城里的人都在用高傲的目光打量着她;在历史悠久的关中和中原眼中,她更是一块可怜的荒蛮之地;

哈尔滨本是一座女性城市,欧式建筑、丁香树、音乐节、时尚、太阳岛、冰雪,无一不是展示的女性的婀娜,她的“洋气”体现在那些巴洛克、新艺术运动、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上,说到欧式建筑,哈尔滨并不是国内城市唯一的专利。上海、天津、青岛、大连都有明显的欧化建筑。但是,没有哪一个城市的建筑像哈尔滨的建筑,具有这样高贵、典雅的艺术风格。可是现在,哈尔滨却被妖魔化成为了一个东北彪形大汉。正如许多美国人眼中的俄罗斯一样,只记得克格勃、柏林墙和拖欠工资一样,却不记得普希金、莱蒙托夫、柴科夫斯基和列宾……

今天,这座城市只剩下两样东西:中央大街方石路和老哈尔滨人独有的文化优越感,他们仍然在属于自己的城市街道旁的一座座西餐馆里,一边品尝俄式西餐,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欣赏街景。那种惬意的感觉放在别的城市—比如说沈阳、长沙、武汉甚至北京,肯定会有做作之嫌,然而在哈尔滨却成了自然而然的风景,因为在“小资”这个字眼发明之前五十年,他们就是这样每天面对被雪凝固的岁月和人生。”

文章来源:大话哈尔滨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1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