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

黑河寻古:兴安城的历史贡献

发布日期:2018-09-12

  为了更好地对嫩江境内的鄂伦春族加强有效管理,光绪八年(1882年),清廷决定在嫩江撤销布特哈总管衙门,于小兴安岭上太平湾(今嫩江县塔溪乡塔溪村兴安城屯西一公里处)设兴安城总管衙门,设置兴安城副都统衔总管1员,统属鄂伦春牲丁,该城为黑龙江将军辖区下设的二级政区。

  在地理位置上,兴安城介于黑龙江城与墨尔根城之间,无固定辖区,主要统属呼玛尔河、毕拉尔河、多布库尔河、阿里河、托河五路鄂伦春游牧事务。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兴安城总管衙门收笼鄂伦春牲丁漫无实效为理由,裁撤兴安城总管,五路鄂伦春协领改由所在副都统辖区副都统管辖。

  兴安城从设置到裁撤,共历12年。从历史记载和现在遗址考证看,兴安城规模并不大。但清政府为一个民族设置副都统级管理机构,管理的客体又是单一民族,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罕见的。经挖掘整理各类文史资料,在兴安城存在的12年中,该城至少在五个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第一方面:参加驱逐“金匪”斗争,为捍卫祖国作出贡献。19世纪下半叶,沙俄派人越界到漠河一带盗采金矿,仅俄人即达9000余人。兴安城总管穆克行布于1884年9月受命派鄂伦春官兵披荆斩棘,赶到漠河,驱逐沙俄“金匪”,并缉捕勾结沙俄金匪的王石头等人。10月份,再派鄂伦春官兵100人去漠河,摧毁沙俄的“黄金殖民地”,捍卫了祖国领土完整,捍卫了主权。

  第二方面:保证清廷“税收”(贡献),增强鄂伦春民族的国家观念。筹建兴安城的1882年,鄂伦春族入旗官兵——摩凌阿鄂伦春3441人,未入旗鄂伦春——雅发罕鄂伦春594人,应交貂皮4035张,实交4035张;1884年应交4176人,交貂皮4176张;1887年捕貂3225张,合格3153张。

  第三方面:为减轻鄂伦春族的贡赋积极工作。12年中,清廷征调,鄂伦春族兵员出征逐渐减少,纳貂量也逐渐减少。1894年撤销兴安城前,清廷批准鄂伦春族年上交貂贡减少100张。

  第四方面:吸收鄂伦春族参加衙门工作,培养鄂伦春族中的一些优秀人物成长为佐领等级别的管理人员。兴安城副都统衙门吸收了较多的鄂伦春族人,参与对鄂族的管理和政权建设的运行。

  第五方面:训练鄂族猎民,为保卫祖国、平息叛乱准备力量。兴安城每年训练不同数量的鄂伦春青壮年,保持鄂伦春民族的崇武精神。事实上,鄂伦春族参加保卫祖国、平息叛乱达400余次。  

文章来源:东北网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09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