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

漫话老羌城之蒙古发祥地

发布日期:2018-03-08

  黑河市卡伦山林场西沟管护区内有两座神秘的山城,民国九年《瑷珲县志》称其为大小老羌城,它们静静伫立在公别拉河岸边高山上千年之久,尽管现在只是残垣断壁、桦柞丛生,但宏大的城基、高耸的城墙,似乎依然在诉说黑水古族往昔的辉煌。这两座山城究竟起源于何时?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往事?在没有具体的遗物佐证的前提下,恐怕谁也不能够说得清楚,我们只能依赖碎片化的文献史料记载和今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不断地推测和重新解构,探索那些隐藏在时光深处的历史真相。

 

  大老羌城遗址

 

  小老羌城遗址

  今年三月份,我在公众号上发表了《黑河老羌城之室韦国王城》,是根据《魏书》的记载和日本学者白鸟库吉等学者的推断,论证老羌城这一区域是北魏时期室韦国所在地,但古时所谓的室韦国,不过是到北魏朝贡的黑龙江中游南岸一个部族。到了隋唐时期,室韦各部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了许多部落联盟,在老羌城这一区域,则有了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发生,那就是蒙古族的前身主体“蒙兀室韦”在这里发祥,蒙兀室韦后经不断吸收许多室韦族系和非室韦族系的部落,到金代形成了以蒙兀室韦为部落核心的蒙古族。

 

  白鸟库吉《东胡考》:“失韦国在黑龙江全流域中瑷珲”

 

  白鸟库吉像

 

  通往老羌城的山路

  蒙古历史上有蒙兀、蒙瓦、萌古、萌骨、蒙古里、萌古斯、蒙古子、盲骨子、韈劫子等多种名称,都是“蒙古”的同名音译,最初的蒙古是以“蒙兀”出现的。我们翻开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的《旧唐书》,有一段关于黑龙江那时还叫室建河的小传,是这样的记载:“其北,大山之北有大室韦部落,其部落傍望建河居。其河源出突厥东北界俱轮泊,屈曲东流,经西室韦界,又东经大室韦界,又东经蒙兀室韦之北,落俎室韦之南,又东流与那河、忽汗河合,又东经南黑水靺鞨之北,北黑水靺鞨之南,东流注于海。”这段文字主要介绍黑龙江流域的流向及两岸的重要地理坐标,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有关于蒙古先人蒙兀室韦的记录,指出蒙兀室韦在室建河即黑龙江南岸,与河北的落俎室韦隔河相望。落俎室韦在史料中有骆驼、骆丹、落坦等称呼,按照谭其骧先生《中国历史地图集合释文汇编·东北卷》记载:“骆驼部,今苏联境内额尔古纳河北岸至结雅河下游及海兰泡东南地区。”落俎室韦应该分布在黑龙江上中游北岸,集中在精奇里江一带,即原来深末怛室韦居住地。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现在的黑河市东、西、南方向都应该是蒙兀室韦的居住地,有着千年历史的老羌城正在这个范围内。这时的室韦由隋朝的五部,即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和大室韦,分化为唐时期的岭西、山北、黄头、如者、婆莴、讷北、骆驼、达末和蒙兀九部,所以,老羌城这一区域当时就是蒙兀室韦的聚居地,就是后来蒙古族的发祥地。

 

  关于蒙兀室韦的地图

 

  《旧唐书》关于蒙兀室韦的记录

 

  蒙古骑兵

  隋唐时期,蒙兀室韦在大山深处公别拉河畔的高山上修建土城,穴居在城内,这和当时的生产发展与经济条件有直接关系。从古城内的穴居坑可以看出,蒙兀室韦已经有了定居生活,但他们的农业和畜牧业尚处于原始阶段,蒙兀室韦没有选择到黑龙江等江河边平坦的台地筑城和生活,或因不懂农业种植技术,或因养殖业经常发生“牛畜多冻死”现象,也就没有开辟耕地和牧场。当时的公别拉河流域,山林密集,水草充沛,野兽聚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蒙兀室韦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以捕鱼、狩猎和采集为主的渔猎经济占据了蒙兀室韦经济的主导地位,这也和室韦一词蒙古语本意“森林中人”的解释相一致。这一时期,蒙兀室韦虽然生产力落后,但他们英勇善战,强悍无比,令周围部落十分恐惧。据《新五代史》记载:“东北,至韈劫子,其人髦首,披布为衣,不鞍而骑,大弓长箭,尤善射,遇人辄杀而生食其肉,契丹等国皆畏之。契丹五骑遇一韈劫子,则皆散走。”另外,宋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也记载:“蒙古者,在女真之东北,在唐为蒙兀部,其人劲悍善战,夜中能视,以鲛鱼皮为甲,可捍流矢。”这条史料清晰地记录蒙古部就是唐代的蒙兀室韦,分布在女真的东北黑龙江中上游一带。“以鲛鱼皮为甲”透漏出了一些信息,“鲛”本义指海中动物比武的优胜者,多特指鲨鱼,在东北,与鲛鱼体量相似的能提供作铠甲的鱼皮,只有黑龙江流域的鲟鳇鱼等大型鱼类,这也为蒙兀室韦发祥黑龙江中游右岸的老羌城提供了依据。

 

  黑龙江流域古民族

 

  黑河区域内的蒙兀室韦

 

  室韦武士墓葬复原图

 

  黑水古民族复原图

  这一时期的蒙兀室韦社会发展是缓慢的,但也是相对稳定。唐末以后,当蒙兀室韦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他们就有了向外扩张和改变现状的愿望,蒙兀室韦东部是强大的黑水靺鞨思慕部和郡利部,这里简单说一下黑龙江中游因河而名的思慕部和郡利部,“思慕”即现在逊河的“逊”的变音,“郡利”即精奇里江“精奇里”的变音,只不过在清初《黑龙江水道提纲》等文献中将其称为孙河、锦衣里江或净溪里江。南部是相对发达的岭西部和讷北部,只有沿公别拉河或者和沿黑龙江向西溯源而上,才能寻找到他们新的发展空间。当然,这种发展空间的寻找,也有可能是与其他部族战争失败后的被迫转移,于是,蒙兀室韦向西迁徙到了黑龙江上游的额尔古纳河附近,这也与蒙古族起源的传说相符合,据波斯史学家拉斯特主编的《史集》记载:古代被称为蒙古的部落,与相邻的部落发生战争,失败后遭到屠杀,只有两男两女逃到了人迹罕至的地方,那里四周唯有高山和森林,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可以通过,历尽千辛万苦后,到达了大山中间有丰盛草场和气候良好的草原,这个地方叫“额尔古涅—昆”,“昆”字意是山坡,“额尔古涅”意为险峻,合起来就是峻岭的意思,蒙古语也说“昆”是人的意思,那么“额尔古涅—昆”就是峻岭中人。后来,这个地方经过变音,即现在所说的额尔古纳。今天,我们打开地图,老羌城的西北部,也就是大兴安岭的东南坡,山高林密,水急岭深,蒙兀室韦经过浴血奋战后,在高山峡谷中突围,历尽艰辛迁徙到了额尔古纳河附近,这个传说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对历史事件的真实反映。

 

  山林中的渔猎民族

 

  黑水靺鞨文化遗址

 

  黑水靺鞨遗物

 

  蒙兀室韦

 

  额尔古纳河

  蒙兀室韦进入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草原,并由此地因战争及毗邻的回鹘崩溃等原因,进一步移动到了蒙古高原,因室韦语言与鞑靼语言有相近处,所以蒙兀室韦也被西北各族称为鞑靼。但因蒙兀室韦在黑龙江流域与黑水靺鞨相邻,往往把蒙兀室韦与黑水靺鞨认为是同一部族。《资治通鉴》记载:“鞑靼本靺鞨之别部也,居于阴山。”“鞑靼者,本东北方之夷,盖靺鞨之部也。贞元、元和之后,奚、契丹渐盛,多为攻劫,部众分散,或投属契丹,或依于渤海,渐流徙于阴山,其俗语讹,因谓之鞑靼。”辽金时,蒙兀室韦的一些部落又陆续西迁到斡难河源,有了蒙古的称呼,或称其为黑鞑靼。

 

  《资治通鉴》书影

  蒙兀室韦西迁后,在老羌城区域留下了诸多以蒙古语为特征的地名,民国时《黑龙江志稿》称黑河市区迤西的山林为库木尔室韦山,也叫库穆尔窝集,后称东兴安岭,老羌城就在这一区域,可见关于“室韦”的记录一直延续到清末。老羌城下的公别拉河在《盛京通志》和《龙沙纪略》中称坤河或昆河,“公”和“坤”都是蒙语、达斡尔语“胡们”和“库”的对音,汉语是“人”的意思。《黑龙江志稿》记载:“坤河,〈盛京志〉、〈纪略〉作昆河,蒙古语,昆,人也。”蒙语和与蒙兀室韦密切联系的达斡尔语对公别拉河都称呼为“人河”,可以认为在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时期,蒙兀室韦在这里渔猎和居住。另外,在这附近的二站额雨尔蒙语称之为“鱼油”,三站库木尔蒙语称之为“隘口”,也有库穆里蒙语称“器皿叩着”,库墨乐蒙语为“莺花菜”,这些以蒙古语称呼的地名都是当年蒙兀室韦在这里留下来的不灭痕迹。还有一部分蒙兀室韦人没有参与当时的民族迁徙,他们与东部相邻的思慕部和郡利部靺鞨人逐渐融合。到了元代,这部分人被称为水鞑靼,也称水达达女直或女直水达达,仍在黑龙江中下游一带生活。因当时蒙古诸部统称达达人,水达达也应该属于蒙古族语系的,但他们从事渔猎和蒙古高原的达达从事畜牧完全不同。

 

  民国九年《瑷珲县志》

 

  二站额雨尔

 

  三站库木尔

 

  秋行古驿道

 

  公别拉河沿岸风光

  水达达路辖区很广,具体的地点在《元史》中没有明确记载,大概范围应是南起图们江,东抵日本海,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西与开元路相接,包括松花江、黑龙江中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直至海滨一带。元统治者在水达达路境内曾设置胡里改、桃温、斡朵怜、脱斡怜、孛苦江、失宝赤等万户府及一些千户所等军政机构,失宝赤万户府就在今天的黑河区域内。清末史地学家屠寄认为水达达路治所在逊河口对岸,他在《黑龙江舆图说》中称:“(黑龙江)又南流二十五里右纳坤河,又东南流五十五里径特尔德尼城北,折东流五十五里径札喀苏城南,札喀苏,蒙古语鱼也,盖元时打鱼水达达故城,国初毕喇尔部人所据。”对此,民国时期的《黑龙江志稿》和八十年代末出版的《黑河历史》都予以认可。《黑龙江志稿》称:“三源合而南流四十五里,折东流,经札喀苏城北四十里来注之。札喀苏,蒙古语鱼也,盖元时打鱼水达达故城,国初毕喇尔部人所据。”黑河学者张鹏审定的《黑河历史》,对元代的黑河和水达达路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元代黑河地区分属开元路和水达达路管辖,开元路治所在今农安县境内。水达达路治所,据屠寄的《黑龙江舆图说》和《黑龙江志稿》记载,在逊河口对岸,黑龙江北岸的札喀苏城,盖元时打鱼水达达故城。路下设若干万户府,万户、千户所等,对黑龙江各族人民进行有效的管理,元朝在今黑河地区境内设昔宝赤万户府。”其后,水达达人也在不断分化,有了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的,形成了后来的满族人和达斡尔人,仍然在山林中以渔猎为主的,则是鄂伦春和鄂温克人。

 

  中华书局出版《元史》

 

  八十年代末出版的《黑河历史》

 

  元代管水达达民户达鲁花赤之印

 

  蒙古行军图

  历史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到了明末清初,黑龙江流域中上游外兴安岭居住地部族统称为索伦诸部,详细划分又有达斡尔、索伦和虎尔哈等部落。达斡尔、索伦与蒙兀室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虎尔哈部则是满族人直系先族。日本学者阿南惟敬认为,居住在黑龙江中上游的部族主要有虎尔哈部、萨哈尔察部和索伦部,他们的居住的区域是满族人虎尔哈部最接近清,在黑龙江城的东南部;其次是从黑龙江城附近至结雅河沿岸的萨哈尔察部,主要是达斡尔;然后是索伦部,也就是鄂温克,占据着黑龙江沿岸的最北地方。从达斡尔和虎尔哈人居住的区域来看,我们依然能够找到隋唐时他们先人蒙兀室韦和黑水靺鞨思慕部和郡利部的影子。

 

  索伦部落

 

  清人朝贡图

  后记:这几年,我在假日里多次去大小老羌城,吊访历史烟尘往事和柞桦遍布的残垣断壁,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春日置身老羌城中,遥望红粉盈坡的达子香花海,冬天行走公别拉河上,面迎河道上吹来亘古不变的长风,总想通过这些深山里的古代遗存和那些古史里的零星记载,找出一些有关历史真相的线索和信息,找寻这片土地先人的生活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些小的发现或者一个自认为合理的推断,都有莫名的兴奋,都是莫大的鼓励。同时,我也想,写出的有些文字永远可能都是推断,历史真相或许一直会以迷一样的状态存在下去,而这种未解之谜,正是历史爱好者探索的乐趣和理由。又是一年岁末,感谢一路同行的我们林业西沟管护站、陡沟子管护站的伙伴,谢谢你们的帮助,也感谢给我理解支持的老师们,你们的鼓励让我感受到了温暖,我会把这种温暖化作继续前进的动力。

文章来源:黑水情深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094s